更换背景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收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峨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浏览量:
打印 分享到:

2021年1月14日在峨眉山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小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的五年,是峨眉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市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开放合作步伐不断加快、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乐山市委市政府和峨眉山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新常态,坚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担当,保持昂扬向上、勇于作为的锐气,主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开启了峨眉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全省县域经济强县、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服务业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等多项国省重磅荣誉,绿水青山典范城市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这五年,是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我们保持定力、精准施策,经济发展实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经济总量大幅攀升,预计2016—2020年(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十三五”末经济总量较“十二五”末增长近130亿元,迈上350亿元台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1亿元,年均增长7.5%,总量位列乐山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4.3%、9.2%和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1%、58%。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率为119%,风险等级为绿色,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这五年,是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优调强的五年。我们放大优势、转换动能,一桶水、一瓶酒、一杯茶、一盅汤等“九个一”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7.8∶56.1∶36.1优化调整为9∶34∶57,服务业占比提升20.9个百分点。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只有峨眉山》、嘉峨茶谷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成投运,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9%、17%。轻净工业质态提升,农夫山泉技改扩能、钰泉水业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淘汰电解铝、铁合金、石灰窑等落后产能580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较“十二五”末下降12%、13%,高新轻净工业产值占比从52%优化提升至70%。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茶、菜特色产业基地增加4万亩,产业化经营带动面达70%,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35亿元。

这五年,是扩大开放合作,发展活力不断迸发的五年。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九寨沟缔结友好县市,高质量举办五届旅博会、四届茶博会、两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等节会赛事,会展品牌效应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7963万人次,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旅游经济总量稳居乐山第一。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恒大、保乐力加、碧桂园等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峨眉,艾美酒店、悦榕庄酒店、峨眉山国际生态度假小镇、莎蔓莉莎等旗舰项目渐次落户,“十三五”累计到位市外内资567亿元,是“十二五”总量的1.9倍。

这五年,是环境质量优化,生态本底更加夯实的五年。我们坚决贯彻“两山理论”,事不厌烦、事不避难,壮士断腕、重拳出击,干成了一系列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难事。累计投入近50亿元,依法整治景区违建40万平方米,引导4772名原住村民搬迁下山,完成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成昆线下穿隧道、红星路等区域“大雨就涝”的顽疾基本消除,整治散乱污企业611家,关停畜禽养殖场1559家、矿山企业50家,“引青进峨”工程建成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迈出坚实步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固提升至330天以上,天蓝、地绿、水净美丽画卷再度重现。

这五年,是民生福祉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使命,累计投入民生资金94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3%。脱贫攻坚圆满收官,3723户9499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809元增加到2020年的10636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3690户,建成安置房6735套,城乡路水电气网等设施更加完善;实施“走进群众”专项行动,收集解决群众诉求问题2万余个。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峨眉二小等中小学校10所,市中医医院成功创成“三甲”,佛光医院建成投用,上榜中国幸福百县。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202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6亿元、下降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亿元、增长1.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874元和21096元、增长9%和9.5%。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战疫情护平安,经济社会保持平稳

防控措施精准到位。面对疫情大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速反应、果断决策,当机立断关景区、停活动、筑防线,构建县、乡、村、网格四级防控体系,广大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一线值守、联防联控、严查严防,累计应检尽检6万人次,全覆盖排查重点人员4623人次、医学隔离观察194人次,坚决防止疫情输入,取得了零确诊、零疑似的重大胜利。

应急能力显著提升。筑牢防控基础,投入防控资金1亿元,购置救护车、流调车25台,备足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4个,配备专家20人,最大日检测能力可实现单管单人次1400人份,启动建设市人民医院负压病房5个。提高防控能力,科学设立定点和备选救治医院,救治病床数达947张,设置发热哨点诊室36个,改造集中医学观察点1个、确定备用观察点8个,隔离房间达900余间。

复工复产坚定有序。突出抓早抓实,第一时间按下复工复产“快捷键”,打出援企纾困、稳岗就业等政策“组合拳”,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53亿元,社保减免、稳岗就业支持2.19亿元,助力企业融资26亿元,稳定岗位2万余个;举办两次集中开工仪式,44个“挂图作战”项目完成投资47亿元。积极向上对接,景城共争取转移支付、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23.5亿元、同比增长42%,与四川农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200亿元,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档次促转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文旅发展再上新台阶。精品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金顶综合整治二期项目、数游峨眉体验中心和儒释道文化展区,悦榕庄酒店“会宗书院”竣工开院,峨眉南山总体开发方案初步完成,峨眉山国际生态度假小镇、莎蔓莉莎等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文旅资源更加丰富,“峨秀湖”创成全省第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设“峨眉礼物”展示店2家,改造完成“娥眉山居”精品民宿群落,新增优良文旅资源1148个,峨眉山景区、《只有峨眉山》分别荣列“成渝潮流新地标”“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榜首,峨眉山景区获评中国文旅融合示范景区。旅游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峨眉山景区“四个100%”创建,完成生态猴区“人猴分离”、新改建步游道15公里;重拳整治文化旅游市场,依法依规注销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344个,拘留、训诫137人,游客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全年接待游客188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6.3亿元,入选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轻净工业再添新动能。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保乐力加威士忌一期项目基本建成,峨胜水泥智慧工厂项目有序推进,食品饮料、绿色建材两大产业初具规模、产值达248亿元,“峨眉造”名声更响。新兴动能加快培育,新增金林药业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0亿元,创客梦工厂新孵化企业14家、达103家,峨眉山经开区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科技创新持续增强,投入研发资金3.3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0家,获国家、省科技项目立项支持3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收入达55亿元。

乡村振兴再开新篇章。提质特色产业,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现代园区建设,新认定县级园区3个,改建高标准茶叶、蔬菜基地1.6万亩,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峨眉山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32.44亿元,获评“四川茶业十强县”。完善农业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生产便道37公里,新认证绿色食品11个;制定激励恢复生猪生产四条政策,出栏21.94万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深化农旅融合,“峨眉问茶·万年祈福”入围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罗目镇青龙社区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龙门乡山河村、绥山镇荷叶村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优功能提品质,城乡环境日益改善

宜居形象不断提升。完善基础配套,峨汉高速峨眉至峨边段全线贯通,成昆铁路峨米段、成乐高速扩容、乐西高速加快推进,西环线启动建设,打通范河街等断头路4条,新增城市停车场4个、车位408个。优化城市环境,完成G245线天下名山至高桥段风貌改造,展示峨眉形象、融入峨眉元素打造高速出口、秀湖大道等重要景观节点6处,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上榜“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强化城市管理,提升改造峨山、城北等农贸市场6个,整治劝业场等背街小巷12条,升级改造育贤街临时便民市场,依法整治城区违建65处。

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压实河(湖)长制,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峨眉山景区污水治理工程,新建景区污水处理站9个、污水管网106公里,建成双福等乡镇污水管网30公里,完成全市45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境内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保持在III类标准以上。提升空气质量,强化重污染天气管控,落实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峨胜水泥、佛光水泥等4家企业通过B级企业评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8天。改善人居环境,新改建农村公厕43座,启动115个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完成农村“厕污共治”1万户,实施主要交通干线“四清四拆”,拆除农村废弃房屋和违规建筑12.4万平方米。

生态保护更加有力。实施“生态补水”,“引青进峨”全面完工、引水2.6个流量,形成4.7公里城区河道连续水面,嘉峨片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推进。实施“生态植绿”,深入开展“绿秀峨眉”行动,挂牌保护名木古树523株,新增营造林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54%。实施“生态修复”,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依法整治景区违建农房180栋、16.33万平方米,所有拆除迹地全部覆土复绿,累计栽种植物8.3万株、复绿植被378亩。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四、聚动能添引擎,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重点改革有序实施。统筹推进深化县级市改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争取到省、乐山市下放权力32项。整合城市管理、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五个领域执法力量,深入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理顺权责、凝聚合力、服务发展。顺利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村民小组合并,建制村、村民小组分别调减至128个、1108个,减幅分别达47.1%、41.6%。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所有行政村产权制度改革,清查核实村级资产3.9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市场化招聘专业技术人才63名,峨眉发展成功控股中科乐美,迈出混改坚实步伐。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合作更加全面,牵头成立“大峨眉”文旅发展联盟,联合成都、雅安、眉山等6市39县市区共抓保护、共谋发展。赛会营销展示风采,高质量承办2020年全省文旅发展大会、第六届中国(四川)旅投会和第七届四川旅博会,峨眉赛会品牌更加响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签约云城文化旅游综合体、峨眉医谷、冰雪大世界等重大项目7个,签约金额达229亿元,全年引进到位市外内资1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元。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年办理各类许可事项2.95万件,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推动31项行政许可、139项服务事项下沉乡镇(街道)办理,镇村共办理便民服务41万件次,政务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创新推出“印章免费送”、邮政快递“全域送”等贴心服务,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企业开办申报材料精简幅度达66%,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827户。加强区域合作,积极与市中区签订“跨区通办”协议,首批26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互通互认”“不见面跨地审批”。

五、办实事惠民生,幸福指数有效提升

脱贫攻坚决胜收官。补齐短板弱项,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873万元,实施交通、水利、产业等项目45个,完成21个山区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改造提升贫困户房屋572户,教育扶贫惠及贫困家庭学生2300人次。巩固脱贫成效,激励贫困户发展种植2122亩,养殖畜禽4.5万头(只),惠及群众1937户;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477个,帮助440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强化问题整改,全覆盖开展贫困户脱贫成效“体检”,整改问题5130个,顺利通过省、乐山市考核。整合各类援彝资金2199万元,实施援彝项目19个,援彝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

民生保障扎实有效。坚持民生优先,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6%,28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兜住民生底线,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发放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民政救助金、失业补助金1.2亿元。突出就业促进,选配“就业秘书”266名,帮助3500余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6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改善居住条件,安置征拆群众2400人,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790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个306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一本上线322人、本科上线938人,省示范中职学校建设、峨眉二中高中改扩建、峨眉三小后校门及综合楼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启动城北、峨眉一幼等公办幼儿园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8%。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封顶,乡镇卫生院救护车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更加完善,启动市老年养护院(一期)建设,改造提升民政福利院、民政中心敬老院床位811张。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增体育场地92个,荣获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峨眉武术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六、抓服务强治理,政府效能明显提高

正风肃纪持续深入。自觉接受省委政治巡视,立说立行整改巡视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00余条。强化日常监督,全面纠治“四风”,深入整治“四种乱象”,通报曝光典型案例8件22人。聚焦工程招投标、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党纪处分5人、组织处理150人。严格落实《峨眉山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预结算评审15.68亿元,审减2.12亿元、审减率13.5%;完成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预算10.34亿元,节约资金0.8亿元、节约率7.7%,入围“首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加强审计监督,审计资金11亿元。带头过“紧日子”,全面公开64个单位预决算,一般性财政支出、“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分别压减18%、5.4%。

依法行政纵深推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新组建由专业律师、大学教授组成的24人法律顾问团,完成合法性审查303件,办结行政复议案件336件。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及时回应办理心连心热线、自在社区等平台群众诉求1.5万余件次,依法公开政务信息1.5万余条。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154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51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扎实推进平安峨眉建设,加强基层治理,新增“雪亮工程”二期高清探头638个,建成“智慧平安小区”44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化解信访积案53件、矛盾纠纷5879件,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启动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狠抓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深入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在全省率先完成森林防灭火风险隐患评估,挂牌成立50人的专业扑火队,森林防灭火工作受到国务院督导组高度肯定。

国防动员、双拥、人防、消防、预备役和民兵、退役军人、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外侨、保密、档案、民族宗教、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各位代表,“十三五”及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为开启“十四五”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后劲。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开拓、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景区管委会、驻峨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县域经济支撑力还不强;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民生保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财税收入质量不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等。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奋力推进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十四五”时期主要考虑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峨眉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这期间,“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引领性创新、市场化改革、制度型开放、绿色化转型的发展导向更加鲜明,将为峨眉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前进道路上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短板弱项和风险挑战。但总体上看,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只要我们抢抓新机遇、融入新格局,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就一定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市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峨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明了峨眉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方向,市政府根据《建议》组织起草了《峨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就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我们的发展任务是:坚定“137”发展总体思路,努力建成全国百强县、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面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节点崛起,全面建成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发展任务综合考量峨眉山实际,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全面贯彻“生态立市、文旅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新发展理念。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保持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快于和高于全省县(市)平均水平。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旅康养、食品饮料、绿色建材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总产值分别实现10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2035年远景目标,我们提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省和乐山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势更加凸显,全面建成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和谐宜居、文化繁荣、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峨眉。

上述目标的制定,既充分尊重全市人民意愿,又充分考虑我市基础优势;既做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就一定能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峨眉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乐山市委市政府和峨眉山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紧扣“产业强市年”经济工作主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全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9.5%。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高质高效,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立足文旅主导、工业升级、农业增效,积极构建与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深全域旅游文章。坚持“文旅兴市”,持续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5%和10%,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擦亮文旅品牌。启动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围绕“两核两带五区”布局,高水平实施“峨眉南进”计划,加快推进峨眉山国际生态度假小镇、恒大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促进云城文化旅游综合体、冰雪大世界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嘉峨茶谷创建3A级景区。高标准办好第八届四川旅博会等活动,积极申办峨眉山中国企业家论坛等会展,建设成渝地区重要会展名城。丰富文旅业态。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完善城市导视系统,促进城市文化与城市导视有机结合;实施峨秀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打造滑草、水上运动等项目,优化度假体验;加强文化自然科普教育,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依托大庙飞来殿建设古建筑博物馆,高标提升农夫山泉工业旅游区、峨眉武术等研学旅游业态,丰富非遗展示、文化体验。培育发展夜间经济,优化《只有峨眉山》《圣象峨眉》等演艺体验,提升马路桥美食街、旅博天地酒吧风情街、象城文化风味街、东门片区小吃街业态,打造更多夜间消费区、网红打卡地。持续丰富产品供给,融入“儒释道食茶武药”元素,拓展提升“峨眉礼物”品味内涵,加快补齐旅游产品、文创产品短板。提高服务品质。完善旅游智慧服务,依托数游峨眉体验中心,支持4A级以上景区建设智能导游导览系统,提供出行、购票、入住全过程旅游服务。打造优质住宿体系,加快推进悦榕庄酒店、红珠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做大做强“娥眉山居”“古镇风情”“悠然南山”民宿集群,积极引进花间堂、安缦等一线品牌,打造精品酒店、特色民宿集聚的高端住宿品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拳整治拉客宰客、非法营运等涉旅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从业人员接待服务能力,树立文明之城、好客之城良好形象。

发展做大现代工业。紧扣“高新轻净”方向,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聚力优势集中、提质增效,建成保乐力加威士忌项目,加快推进峨胜水泥智慧工厂建设,促进农夫山泉龙池工厂、可口可乐等项目落地,延长食品饮料、绿色建材等上下游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全力打造成渝地区食品饮料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全国绿色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新兴动能。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开工建设中科乐美“年产40万吨超细钙”项目,积极申报中央、省重大装备制造项目专项奖励资金,推动智能化制造改造,力争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8亿元。夯实增长根基。支持峨眉山经济开发区扩区发展,推动功能优化、能级提升,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领域,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实现峨眉仙、盼之家等8家企业升规入统,新增产值10亿元企业2家。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紧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农村补短板、强弱项、固成效,促进增产、增效、增收。提质农业产业。围绕“1259”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建设,梯次构建市、县产业园3个,推动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带状化布局,做强茶、菜、药等特色产业;有序推进有为等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全力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完善农村设施。持续推进村联路、村内通组路、产业道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产业道路50公里,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至71%,提升龙门乡、大为镇、龙池镇等南部山区基础,加快补齐水电气网配套短板,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打造一批最美宜居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坚定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战略来抓,落实好“1+3”政策,用好资金、土地、激励等措施,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2万元的薄弱村。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力争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个以上。推进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扩面,引导发展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激活发展新动能。

二、聚焦近悦远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高地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优化城市空间、释放发展动能、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构建生态宜人、生活宜居、生产宜业的高质量发展环境。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统筹生态保护。坚持系统推进,深化拓展“四大生态工程”,推进嘉峨片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三水厂备用水源项目建设,抓好城乡饮用水源地管护,深化峨眉山景区违建农房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还山于民、还绿于民。深入开展“绿秀峨眉”行动,实施重要节点增绿添彩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56%。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两城一镇五区”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疏旧建新,持续推进南翼新城建设,完善北部老城基础,打通滨河路等一批断头路,新建停车场2个、车位150个,改造老旧小区32个,支持符溪镇扩权赋能打造县域副中心镇,错位发展、协同打造九里绿色转型示范区,胜利、峨山、桂花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双福、绥山乡村振兴示范区,黄湾、罗目、高桥文旅融合样板区,龙池、大为、龙门高端生态康养试验区。完善“外通内联”交通基础,完成峨眉河峨眉段骑行绿道建设,建成通车西环线、木太路,开工峨汉高速龙池连接线等项目,配合推进成昆铁路扩能、连乐铁路、成乐高速扩容、乐西高速等重大区域交通项目建设。统筹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做好迎接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准备。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秸秆禁烧、扬尘管控、臭氧超标专项整治,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改造完善城南片区、城北太泉片区和桂花桥镇、九里镇集镇周边污水管网,实施饿涝堰源头分洪工程;全面压实河(湖)长制,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及生态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构建全域开放环境。加大开放促发展。促进交流合作,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巴蜀文化走廊建设,用好“大峨眉”文旅发展联盟平台,推进与大九寨、大熊猫等环线城市联动,推动优势互补、游客互换。搭建开放口岸,争取燕岗火车站升级国家一级编组站,规划建设燕岗货运站无水港,打造重要物流节点;配合做好峨眉山旅游直升机起降点选址论证,助力打通“快进”通道。坚持挂图招商,积极参加西投会等投促活动,修订完善《峨眉山市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重点围绕文旅康养、食品饮料、绿色建材三大百亿产业集群,突出“核心企业带动、关键产业配套”招大引强,促进集群集聚发展,力争到位市外内资160亿元。深化改革促发展。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和县级市改革,继续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支持国企参股产业前景好的民营或外资控股企业,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提高盈利能力、融资能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债务存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创新创业促发展。倡导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依托创客梦工厂平台,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一批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大力引进名师、名医、名匠等紧缺专业人才,加大跟进服务保障力度,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做优服务保障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套餐式服务”,优化办理环节、明确办理时限,再造关联事项流程,减少重复环节、重复材料,逐步从审批“一个事项”到“一件事”全流程办理,从各个窗口“最多跑一次”转变为“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育强市场主体。坚持把市场主体作为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扶持小微企业等系列政策,深入开展暖企助企和市领导挂联企业行动,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当好企业“店小二”“服务员”。强化要素支撑。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为经济社会科学合理发展定好方向、留足空间,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坚决遏制违法占地增量,探索推进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生态用地“只征不转”,支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项目实行“点状供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物流等领域信贷产品,引导开发更多新型金融产品。

三、聚焦共建共享,着力打造惠民利民政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高施政服务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构建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务实为民新形象。

注重民生保障。兜住民生底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完善社会保障。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对标补短五年行动计划”,启动光辉、城西、符溪菜场等安置点安置,开工符汶、城南安置点建设,加快市老年养护院(一期)建设,打造智慧康养平台,发展中高端养老服务;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成社会救助、扶贫开发兜底保障清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就业服务。实施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援企稳岗就业政策,大力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就业服务,开发推出一批公益性岗位、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加快峨眉二中高中改扩建,建成城北、峨眉一幼2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提高在园幼儿比例,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基本消除“大班额”,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名城。力争竣工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加快推进精神病医院整体迁建、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中心。

注重社会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峨眉。打赢疫情“阻击战”。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筑牢疫情防控基层网底,强化重点人员、重要场所排查管控,加强冷链食品、冷冻产品监管,有序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新冠肺炎疫苗采购接种,提升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坚决守住一方净土。筑牢安全“防护墙”。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道路交通、公共消防、食品药品、矿山、危化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完善森林防灭火长效机制,提升应急管理治理能力,建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化省级“人民满意窗口”创建,大力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行动,推进信访接待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成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打好治理“组合拳”。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智慧执法平台建设,提高街面巡查率,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实做好镇村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乡镇运行机制和乡村治理制度,着力构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集体经济为支撑的“1+3+1”基层治理模式。

注重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真正把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履职能力,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政府采购、民生资金、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严查重处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一般性支出,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不低于10%,“三公”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压减不低于5%,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回望昨天,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心之所向,虽远必达!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往无前、接续前行,用担当诠释初心、用奋斗践行使命、用实干铸就辉煌,为全面建成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不懈努力!

名词解释

1.“九个一”:即一杯茶、一桶水、一瓶酒、一盅汤、一展会、一套拳、一台戏、一首歌、一根针。

2.“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引青进峨”:即从青衣江引水进入峨眉河。

4.“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5.“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6.“四个100%”创建:即实现峨眉山景区“设施完好率100%、管理到位率100%、服务满意率100%、执法有效率100%”。

7.“四清四拆”: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村水源水体、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农村杂物杂草;拆除农村废弃房屋、农村违规建筑、农村废弃设施、农村违规广告。

8.“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9.“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10.“四种乱象”:即领导当甩手、机关打太极、基层耍威风、干部谋私利。

11.“三公”经费:即包括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12.“法律七进”:即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13.“137”发展总体思路:即“绿水青山典范城市”一个总体定位,“生态立市、文旅兴市、产业强市”三大发展战略,“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品牌提升、社会治理、环境提升、乡村振兴、走进群众”七大专项行动。

14.“两核两带五区”:“两核”即峨眉山景区、张沟景区两大核心;“两带”即峨眉河田园风光带、峨眉南山世界生态康养度假带;“五区”即娥眉山居、悠然南山、古镇风情三大民宿聚集区,峨眉南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红珠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15.“1259”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即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乐山市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16.“1+3”政策:即《峨眉山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峨眉山市激励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八条措施》《峨眉山市“一对一”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峨眉山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

17.“四大生态工程”:即实施“生态补水”“生态搬迁”“生态植绿”“生态保护”工程。

18.“四个不摘”:即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办: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电话:0833-5521607

网站标识码:5111810008             蜀ICP备05015831号-1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49号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