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背景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收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峨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浏览量:
打印 分享到:

2022年1月18日在峨眉山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林强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8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5亿元、增长1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增长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376元和23104元、增长9%和10.3%。获评全国卫生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先进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一年来,我们调结构、优布局,经济质态稳步提升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高桥里开门迎客,峨眉山博物馆改造完成,冰雪大世界、悦榕庄等项目有序推进;峨眉山景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免门票开放低山区;嘉峨茶谷、农夫山泉获评全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打造“有困难,请找我”旅游服务品牌,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248万人、门票收入2.67亿元。开展文旅主题消费活动40余场,消费拉动日益增强,农村电商获国务院表扬。

——绿色工业彰显活力。农夫山泉天然水技改项目、保乐力加威士忌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中科乐美40万吨超微细粉体材料项目即将竣工,峨胜水泥智慧工厂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1亿元、技改投资15亿元,分别增长40%、60%以上;新培育规上企业1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90亿元。全年社会研发经费3.7亿元,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新材料联合研究院,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29家,新增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3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年营业收入达71亿元。

——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71%,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生猪生产恢复至常年水平。建成市县级产业园区3个,茶、菜、药、果、椒种植面积达59万亩,集体经济收入增幅20%。设立10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序推进“桉改茶”工程,茶产业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竹叶青入选全球十大高端名茶,“峨眉雪芽”荣获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价值达38.14亿元、居全省第二。

一年来,我们补短板、提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污染防治取得实效。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聚焦重点防治领域,整改突出环境问题453个。深入实施“大气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工业源、移动源和道路扬尘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7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厕所1.45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达100%,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通报久乐纳米项目问题整改,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完成45座电站清理整改,非法捕捞行为得到全面遏制,嘉峨片区水资源配置、峨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有序推进,获评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深入开展“绿秀峨眉”行动,新增各类营造林2500亩,完成矿山植被恢复与绿化3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67%。

——城乡品质日益提升。西环线、木太路、青杨路建成通车,成昆复线峨眉至燕岗双线开通,峨汉高速峨眉至峨边段通车试运营,连乐铁路、乐西高速、成乐高速扩容(峨眉段)等项目有序推进,新改建村组道路68.4公里。深入推进“五清”行动[1]、场镇提升行动,累计清理垃圾12万吨;全域争创国家卫生乡镇,创成省级卫生乡镇1个、卫生村25个。改造老旧小区32个,新改建农贸市场6个、城区绿化16处、口袋公园4个,“开窗有景、出门见绿”逐步成为现实。

一年来,我们促改革、扩开放,发展动能不断积聚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稳妥有序实施村(社区)建制优化调整。景城一体融合发展,建立南部片区乡村振兴建设指挥部,设立5000万元南山项目发展基金,逐步实现龙池镇、大为镇、龙门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相融相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撤并单位41个、精简31.5%。加快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城投商品混凝土公司组建投运,迈出国企实体化转型坚实步伐。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2]改革,持续简化办事流程,缩减办事时限,企业开办实现“日办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3.7亿元。健全重大项目落地保障机制,实现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全流程专班代办,累计为132个项目办理许可325件。聚焦企业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培塑“办事不求人”服务品牌,与贵阳市乌当区、南宁市青秀区等“7省11地”签订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639件。

——开放合作持续扩大。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市中区签订《同城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成渝地区“后花园”。联合腾讯宣传展示峨眉武术文化,成功举办首届峨眉山康养论坛、峨眉山市医(康)养旅游度假带发展规划发布会暨招商引资大会,高质量承办第八届旅博会、首届省研学旅行大会等展会活动,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全年签约峨眉南山国际康养度假、竹叶青工旅融合等项目7个,累计到位市外内资129亿元、外资1.6亿元。

一年来,我们强保障、重均衡,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多层次健全民生保障。全年民生支出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7%。投入补助资金5945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6%;筹集资金800万元,助力马边彝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城镇新增就业94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发放社会救助金9000万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6%。全面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线,累计接种疫苗83.54万剂次,实现“零输入、零传播、零感染”。

——多领域繁荣社会事业。改造提升公办幼儿园12个、新增学位80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2%,峨眉三小后校门及综合楼新建项目、峨眉二中(高中部)改扩建项目即将竣工,中、高考再创佳绩。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市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市中医医院综合大楼等项目有序推进,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馆4个。新开工全民健身场所4个,举办“2021年春联暖冬”等活动,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多维度加强社会治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成果,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60起,社会治安持续好转。销号问题楼盘4个,景区违建农房专项整治基本完成,光辉、城西、菜场等安置点安置有序推进。化解信访积案53件,获评省信访“人民满意窗口”。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双福镇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大为镇楠香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群众”专项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700余个。严格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有序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乐山市委和峨眉山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进。

——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化解等重点工作,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11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严格落实重大事项会审制度,完成政府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379件。

——把廉政建设贯穿始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加强审计监督,大力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完成项目评审649个,审减金额9900万元;深入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发现问题19项,涉及金额1046万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3]压减3%。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人防、消防、预备役和民兵、退役军人、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港澳台侨、民族宗教、保密、统计、档案、新闻出版、关心下一代、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各类挑战,历经了层层考验,完成了各项重任,干成了诸多大事、难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得到新提升。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景区管委会、驻峨部队官兵、公安民辅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峨眉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高能级、高带动性项目较少,产业能级还比较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够强劲;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事业存在短板;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社会治理任务仍然繁重。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将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决不辜负人民期望和重托!

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我们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1238”发展总体思路[4]和“一核一带四区”空间布局[5],紧扣“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年”主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6]“六保”[7]工作,着力夯实稳的基础、找准进的方向、盯住高的目标,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综合各方面因素,对标争创全国百强县年度计划,2022年预期目标是:经济实力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达8.7亿元以上;增长潜力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1.12%;富裕程度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39.7%;绿色水平方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9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5%以上,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分别降低7.6%、8%。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聚焦争创全国百强县,推动绿色工业提质增效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坚定“轻净化、高效化”发展方向,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支撑全国百强县的现代工业体系。

——培强优势产业。突出龙头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举,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绿色材料、特色轻工三大特色产业,启动建设农夫山泉800万吨饮用水、中科乐美100万吨超微细粉体材料等重点项目,支持农夫山泉、峨胜水泥、竹叶青打造“拳头”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话语权。深挖企业潜能,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扶持保乐力加等10家企业升规入统。支持峨胜水泥、竹叶青、中科乐美等企业冲板上市。

——优化园区布局。紧扣“1+3+N”园区发展思路,编制“十四五”工业规划和峨眉山经开区总体规划,推动峨眉山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绥山食品饮料产业园、高桥酒旅融合示范园、九里—桂花桥绿色材料产业园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打造竹叶青、农夫山泉、保乐力加多点支撑,逐步形成产业支撑有力、特色鲜明、联动发展的现代园区体系。强化园区保障,坚持“亩均论英雄”,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8]供应,实现项目落地即供地;积极争取水电消纳、直购电等优惠政策,用好“园保贷”[9]金融产品,用一流服务、一流保障创一流园区。

——创新驱动发展。聚焦“茶、旅、核、食、材、养”六大领域开展创新,支持“环境和矿产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研发制造医用石膏、超微细碳酸钙粉体、玄武岩纤维等矿产新材料。积极探索双向兼职、人才驿站、周末工程师等灵活模式,持续实施“峨眉英才”培育计划,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创新团队和一流人才。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增专利授权量35个以上,加快形成“生力军”“新引擎”。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户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30户以上,全力争创全省创新驱动示范市。

二、聚焦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文旅融合加快成势

文化旅游是峨眉的最大核心优势。立足提升文旅产业能级,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丰富文旅业态。高标准编制文旅专项规划,依托“释茶武药”四张文化名片,丰富完善“全域全龄全时”旅游产品。加快实施峨眉山交通能力提升、峨眉山康养民宿示范、峨眉山世遗文化展示、峨秀湖国家度假区提升、大佛禅院佛教文化展示、旅博天地景区综合提升、华西医(康)养示范、峨眉山茶旅综合展示、高桥里乡村旅游示范、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等十大文旅项目,积极引入安缦、丽世、既下山等高端酒店、精品民宿。力推金顶佛光朝圣、品茗论道静心等精品路线,培育一批数字文旅、禅修康养、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打造一批峨眉礼物、峨眉菜单、峨眉名店,促进“一流资源”变“一流业态”“一流产品”。

——壮大医康养业。拓展旅居康养业态,推动健康农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医、护、养、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具有峨眉山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医(康)养旅游度假带,着力打造双福禅茶养生、峨眉医谷、高桥森林旅居等六大度假区,大力推进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莎蔓莉莎等项目建设,丰富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等业态,开发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产品,全力建设养智、养性、养心、养生、养颜“五养目的地”。

——促进产业融合。坚持“一产围绕文旅调结构、二产围绕文旅出产品、三产围绕文旅强服务”发展思路,加快培育旅游“大产业”生态圈,推进旅游业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峨眉河双遗走廊带,办好巴蜀书画节、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文旅活动,讲好峨眉文化故事。推出水文化之旅、酒文化之旅、茶文化之旅,鼓励保乐力加按4A级景区标准完善旅游功能,支持农夫山泉、竹叶青等企业优化工业观光业态,引导具有观光性、体验性的企业发展工业旅游项目。围绕茶、菜、药、果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提升普兴桃花、天全李花、简陋田野等乡村旅游知名度、影响力。

——优化旅游环境。巩固拓展峨眉山景区“四个100%”[10],持续提升旅游舒适度、便捷度。优化预定、导航、导览、导购等服务系统,完善国际化服务设施,培养多语种从业人员队伍,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建立景区村民、本地市民、涉旅经营户、旅行社等多主体合作机制,打造共建共享、共创共赢的发展环境。塑造“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供给体系,擦亮“有困难,请找我”服务品牌,全力“宠游客、护游客、暖游客”,让中外游客乘兴而来、高兴而归。

三、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三农”优先发展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着力推动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

——做优现代农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4100亩,粮食耕种面积稳定在26.7万亩、产量稳定在10万吨,菜、药种植面积分别达21万亩、5.7万亩,稳定生猪生产,新增“三品一标”[11]农产品3个。深入实施峨眉山百亿茶产业发展战略,提档升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茶+林”“茶+果”套种和“桉改茶”工程,提高茶叶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推动茶产业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让农业产业“旺”起来。

——扮靓宜居乡村。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加大农村地区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南部山区基础配套短板,全面提升村内道路、供水保障、电信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工建设南部片区农村道路98公里、新改建村组道路50公里,建成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22公里。科学编制乡村规划,深度挖掘乡土文化,保护好传统村落、特色民居、历史街区,让群众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五清”行动、场镇提升行动,争创国家卫生乡镇8个,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增收渠道,健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就业带动等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个,产业带动面提高2个百分点;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力争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盘活资源资产,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稳妥流转,实现土地流转率增加3%。壮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收入增加10%。实施新农人计划,加快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培训基地,发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村工匠,鼓励发展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让农民日子“富”起来。

四、聚焦打造成渝“后花园”,推动城乡面貌增“颜”提“质”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峨眉实现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统筹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的颜值和气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建成成昆复线峨米段,加快建设乐西高速等对外通道,尽快启动峨眉山通用机场建设,力争天府新区经眉山高速、渝自雅城际铁路连接峨眉,着力构建“骨架完善、外畅内联”的交通体系。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打通滨河路、符汶路等“断头路”,改造老旧小区188个,新建停车场2个。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元住房需求,让“住在峨眉”成为品质生活的代名词。

——丰富城市内涵。统筹中心城区与集镇一体发展,加快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携手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同城化、组团化发展。深挖城市文脉,保护开发大庙飞来殿、故宫文物南迁等文化遗产;打造一批街景小品、口袋公园等城市文化微景观,包装一批“峨眉符号”,植入特色文化元素、镶嵌峨眉形象标识,充分展现城市魅力、彰显峨眉特色。塑造文明形象,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造“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城市品牌,让文明风气成为峨眉亮丽名片。

——厚植生态基底。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青山为底、绿水为脉,塑造山水呼应、环境优美的公园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持续整治乐九工业园区扬尘污染,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1天以上;压实河(湖)长制,确保主要河流出水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持续深化“绿秀峨眉”行动,争创“中国天然氧吧”。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入共享单车,探索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让绿色成为峨眉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

五、聚焦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把改革开放作为抢抓先机的关键一招。坚持内靠改革、外靠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系统推进重点改革。统筹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划分4个乡镇级片区和15个村级片区,重点培育符溪镇、高桥镇、九里镇、双福镇、龙池镇等乡镇争创全国百强镇,城镇化率提升至60.6%。纵深推进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和县级市改革,主动承接下放权力,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试点推进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下放责任、资源、权力到基层。统筹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引导土地、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资源集聚优化,加快清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实体化转型,提升国企盈利能力,力争市属国企资产规模突破400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供“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精简审批程序、压减办理时限,拓展“跨省通办”“川渝通办”业务功能和范围。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实现“综合窗口”全覆盖,推动“一网、一门、一次”[12]服务提质扩面。构建公平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障各类企业平等获得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力争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营造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落地各项扶持政策,着力营造亲和清明的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扩大“朋友圈”,积极参与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深化巴蜀地区世界遗产联盟、“大峨眉”文旅发展联盟[13]、山岳旅游联盟[14]、三山联盟[15]等沟通合作,推进客源互送、优势互补。打好“会展牌”,开展好百场文旅主题消费活动,高质量承办第九届旅博会、第二届峨眉山康养论坛等展会活动,筹办“大峨眉”文旅发展联盟2022年会,着力打造成渝地区会展名城。建强“招商队”,试点驻外招商,积极引进中粮悦活、帝亚吉欧、北京同仁堂等一批500强龙头企业、知名一线品牌,完成项目签约170亿元、引进市外内资105亿元。

六、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蛋糕”要做大做好,也要切好分好。坚持民生为要,以解决“急难愁盼”民生问题为落脚点,努力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兜住民生底线。继续实施重点领域对标补短行动,民生资金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5%以上。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加快符汶、城南等安置点建设,安置拆迁群众4470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市老年养护院,力争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床位不低于40%;完善社会低收入群体、特困群体救助体系,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民生的每一个细微处。

——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成投用峨眉一幼、城北幼儿园、峨眉二中高中扩建、峨眉三小新校门及综合楼项目,启动建设峨眉一中初中部综合楼。建设“健康峨眉”,推进医共体改革,打造绥山、龙池、九里卫生次中心,争创四川省中医药强县。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紧盯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筑牢“外防输入”的铜墙铁壁。

——加强宗教管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建设,依法保障正常宗教需求和合法宗教活动。有序推进宗教人员社会保障全覆盖,支持万佛阁、“华藏世界”步游道修缮和卧云禅院广场改造提升,完善报国寺、万年寺等宗教场所基础实施,保障“万盏明灯供普贤”“浴佛法会”等宗教活动有序开展,全面提升宗教服务管理水平。

——深化社会治理。完善“1+13+154+N”基层治理体系[16],推动执法权限和力量下沉,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深化“平安峨眉”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成果,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智慧平安小区10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城乡消防、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矿山危化等重点领域监管,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抓好森林防灭火、防汛等工作,全力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快问题楼盘等遗留问题处置,政府法定债务风险控制在警戒线内,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七、聚焦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推动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让群众满意是本届政府的目标宗旨。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用工作体现忠诚、用行动体现担当、用成效体现落实,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乐山市委和峨眉山市委决策部署,强化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纪律严明的政治生态环境。

——依法履职讲规范。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落实“八五普法”[17],深入开展“法律七进”[18],擦亮“法行峨眉”普法品牌。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推行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行政执法、审计监督,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让依法行政、规范办事、勤俭节约成为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的标准规范和行为自觉。

——转变作风讲担当。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办好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持续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提高效率。鲜明“登山不止、实干图强”的工作取向,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坚决整治工作不落实、做事敷衍塞责等行为,营造斗志昂扬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拼搏奋进,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文旅融合先行军、共同富裕领跑者,为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五清”行动:即“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

[2]“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3]“三公”经费:即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4]“1238”发展总体思路:即聚焦“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愿景,紧盯“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工作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文旅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牢牢把握“文旅融合、景城一体、产业创新、乡村振兴、民生改善、改革开放、社会治理、党的领导”八个工作抓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一核一带四区”空间布局:一核,即确立峨眉山景区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一带,即举全市之力建设环峨眉山景区世界级生态医(康)养旅游度假带;四区,即在市域北部规划建设中国高山高端绿茶发展示范区,在市域中部以城市主城区为中心规划建设中部城镇集聚区,在市域东部规划建设东部绿色工业园区,在市域南部规划建设南部生态发展示范区。

[6]“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7]“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8]“标准地”:即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9]园保贷:即以政府注入风险资金和企业缴纳互保金为增信手段,通过园、银、企三方共搭平台、共担风险,共同为产业园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政策性信贷产品。

[10]“四个100%”:即实现峨眉山景区“设施完好率100%、管理到位率100%、服务满意率100%、执法有效率100%”。

[11]“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2]“一网、一门、一次”:一网即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一门即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一次即最多跑一次。

[13]“大峨眉”文旅发展联盟:成都、乐山、雅安、眉山、宜宾、自贡等6个市39个县(市、区)的超300家成员单位,合力建设“大峨眉”国际旅游目的地。

[14]山岳旅游联盟:23家山岳景区共同发起的(中国)山岳旅游联盟,旨在促进中国山岳旅游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全方位展示中国山岳旅游的国际品牌形象。

[15]三山联盟:即周公山、瓦屋山、峨眉山结成发展同盟,共同发展。

[16]“1+13+154+N”基层治理体系:“1”即市委全面统一领导;“13”即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领导“一对一”联系13个乡镇(街道);“154”即设立154个包村(社区)工作组全覆盖包村(社区);“N”即乡镇(街道)统筹安排村(社区)干部全覆盖包联网格(村〈居〉民小组)。

[17]“八五普法”:即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18]“法律七进”:即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办: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电话:0833-5521607

网站标识码:5111810008             蜀ICP备05015831号-1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49号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