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背景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收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峨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浏览量:
打印 分享到:

2012年2月28日在峨眉山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毕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重点建设招商年”工作主题,深入推进“两化”互动和“三大”联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5亿元,增长15.8%;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6亿元,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91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8291元,增长20.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位求进,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一)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加大财政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力度,投资4950万元,新建通村水泥路102公里、泥碎石路15公里,中央财政小农水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完成高桥以工代赈项目,仙山茗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初显成效。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金、农资综合直补金等2132万元,粮食总产达11万吨。着力保护耕地和规范管理,流转土地3.41万亩,完成土地整理1.39万亩,新增耕地1580亩。依托“峨眉山茶”地理标志,提升特色农业,启动了竹叶青名优绿茶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建成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峨眉山雪魔芋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叶青论道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建设,建成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县。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23%,建成东汽峨半120兆瓦二期、信发矿泉水、峨眉春2000吨白酒灌装生产线、龙马木业二期等项目,农夫山泉、华润雪花啤酒、中威鞋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推进符溪镇“两化”互动示范片建设,助推工业集中发展,工业集中区跻身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前十强。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7亿元,建成道路9公里,红星北路和红星环形路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工业增加值55亿元。逐步加强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保障,全年征收土地2118亩、拆迁房屋746户;建成220千伏清音变电站、500千伏南天输变电扩建、科达洁能煤制气等项目;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14笔8.3亿元,增长35.5%,并率先在乐山市成立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出资金1.7亿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旅游转型升级加快。深入开展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和四川省首批旅游度假区(培育期),全年实现游客接待人数和收入542万人次和65.9亿元,分别增长20%和32%。城市旅游快速发展,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安娜塔酒店、假日半岛和峨眉院子三个项目已具雏形,中华药博园、山与湖、蜀尚国际等项目全面推进,桃花节、李花节和采摘节等节庆活动成功举办。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了秀湖国际大道、飞来殿三溪街道等项目,峨秀湖绕湖环线和环湖景观工程正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天下名山站旅游综合服务区和景区环线公路等项目正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城市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完成投资13.6亿元,建成61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市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改建“万村千乡”农家店5个,全面完成家电下乡活动。

(四)财税保障更加有力。加强税源培育和监管,狠抓征收、优化支出,财税金融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年实现国税6.85亿元,增长26.64%;地方税收11.49亿元,增长9.35%。努力增加财税增长点,强化土地经营和监管,全年招拍挂出让土地45宗、2990.6亩,成交价款10.3亿元。加强国有资产处置及经营,实现收入4907万元。积极落实企业配套资金,减轻企业运营压力,发放工业发展资金3777万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567万元,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树立适度负债发展理念,利用货运通道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向银行融资6.76亿元,加快地方建设。强化财政保障,推动重点企业、项目、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发展,全年共支出31.22亿元。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和资金供给作用,全年新增存款12.73亿元达156.79亿元,净增贷款12.65亿元达107.34亿元。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积极开展公务卡改革试点,强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试点改革。全面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出绩效评价。全面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以分配制度为主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五项改革,全面完成三年医改目标任务,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零差价销售。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新引进中威鞋业等一批企业落户我市,全年引进内资48.75亿元、外资1819万美元,出口创汇5876万美元。

二、加快建设,城乡环境明显提升

(一)城乡设施日趋完善。加快交通建设推进城市发展,城区面积扩大至17.8平方公里。投入4.5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峨九路城区段、佛光东路、金顶北路、万年西路四条城市主干道和符汶大桥加宽工程,新建文南路等市政道路5条,启动了城北片区4条道路建设。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峨眉河符溪段整治和符溪下街改造、新平太和南路硬化等工程建设。内外交通更加便捷,开工建设成绵乐城际铁路、乐雅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成昆铁路新线、乐汉高速等正积极进行开工前准备工作,省道103线、306线改线工程、嘉燕公路、省道103线峨眉鞠槽段等工程顺利推进,全面完成峨九路改造工程。

(二)城乡环境明显提升。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了步行街、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完成水果蔬菜批发市场搬迁,新设置机动车停放位529个,建成垃圾中转站2个。着力提升城乡绿化、亮化水平,建成水体公园二期,基本完成虎溪河城区至交大段整治,新增城市绿地225亩,市区及旅游干道亮化率达97%。城乡风貌塑造进一步深入,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城市风貌塑造二期工程和夹峨路沿线、符溪场镇段房屋立面风貌改造。加强粉尘、油烟、噪声等污染治理,依法强制拆除规划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37处1833平方米。全面完成2家省督办企业的限期治理和年度减排任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23万吨,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51%。稳步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峨山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黄湾乡黑水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三、关注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实施了教育助学、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等十大民生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资助贫困寄宿生1965人174万元、困难高中生2115人296万元。大力推进青年自主创业,新增城市就业47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493万元。强化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2万、37.8万、3.1万、1万和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100%全覆盖,分别发放农村和城市低保1252.6万元和4168.7万元。基本完成绥山敬老院建设,集中供养农村“五保”人员712人。积极推进公租房建设,完成保障性住房608套、棚户区改造233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709户464万元。加强饮水水源安全监测和管理,解决了3万名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成峨眉五中、峨眉七中、龙池镇小等学校扩建工程,峨眉三小、高桥镇小等17所学校校舍维修加固全面竣工。狠抓教学质量提升,高考本科硬上线822人,较上年增加151人。加大科技创新,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2项,推广科技成果17项,依靠科技新增产值4.65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家,峨胜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成功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摄制完成了《密战峨眉》电视剧,新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全力推进广电事业发展,完成有线电视安装1000户,放映公益电影3084场。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妇幼保健院改建和九里、普兴、龙门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启动了市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提高计生服务水平,市计生服务站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4‰。

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效能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件,政协委员提案43件。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公开政务信息4520条,办理“书记·市长信箱”留言610条,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率先在乐山市试运行网上电子政务大厅,新政务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办理行政审批事项6万余件,提前办结率和按时办结率均实现100%,被评为省政务服务先进集体。

坚持领导接访、领导包案信访机制,不断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规范群众上访行为,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209次,下降60.7%;办理上级转交案件110件,办结率100%。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作用,共受理行政调解案件2545件。全力推进“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本地上网逃犯撤网率达93.02%。深入推行以居住证为核心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办理居住证5628张。取缔和驱散非法传销点60余个。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成功处置金顶集团改制、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搬迁等事件。强化安全生产,加强对道路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管理,成功预报和处理了九里兴阳“8·26”山体地质灾害,全年发生各类事故59起,死亡33人,分别下降1.7%和5.7%。深入推进食品药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我市被国家质监总局评为全国质量先进单位。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成财政评审458个12.3亿元,审减1.7亿元;开展政府采购370次2.65亿元,节约资金6000万元;国家审计中心审计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102个2.89亿元,审减3600万元;加大行政监察力度,立案查处19件25人。

法制、档案、扶贫移民、外事、侨务、宗教、气象、调查、保密、双拥、国防动员、预备役和民兵、老龄、妇女儿童、残联、地方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开拓、实干、争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衷心感谢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和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的支持,并向为此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士、全市广大干部职工、驻峨部队和武警官兵以及关心支持峨眉山市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2011年的政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三产比重不合理,旅游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效益下滑,节能降耗压力大,产业链条仍需进一步延伸;大项目储备生成不足,后续发展乏力;“两化”互动示范片、特色片的集中打造力度需加强;市内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城市管理和城市交通压力仍然很大,教育大班额问题还未得到较好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尚需完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难度加大,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还比较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

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推进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把握“强增势、求高位、稳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围绕建成“两化”互动特色区、休闲养生度假镇、国际旅游目的地、经济转型排头兵四个定位,强力推进“旅游休闲化、工业低碳化、城镇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四个转型,攻坚破难、高位求进,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在困难时期实现较快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地方生产总值可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坚持财政优先支持“三农”,推动现代农业和新村建设。积极实施新农村综合体试点,完成仙山茗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稳定粮食产量,全面完成观音湖配套渠系工程、中央小农水和农业综合土地治理等项目。抓紧实施9.6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力争开工建设太泉湖。狠抓农村道路建设,建成通村道路80公里,启动山区道路提档升级,规划建设峨眉、夹江交界的农村公路示范片区。继续实施动物防疫“七三三”规范化工程,新建标准化村级防疫室25个、市场检疫监督点4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低产林改造0.3万亩,建立科技示范林0.2万亩。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抓好茶叶、蔬菜、藤椒、中药材、食用菌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做好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新发展茶园1.75万亩、改造提升1.6万亩,建成3个蔬菜和1个茶叶万亩示范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引进,开展“峨眉山雪魔芋”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介系列活动,完成竹叶青名优绿茶生产线技改,启动峨眉山茶特色产业园和粮食物流中心建设。

二、助推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休闲化进程

坚持“山城一体”发展,规划建设好“两化”特色区,深入挖掘佛教、武术文化内涵,打造旅游产业集群,推动观光型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全面实施以峨山、黄湾为核心的“两化”特色片建设,加快推进峨秀湖文旅产业园、中华药博园、“山与湖”二期、蜀尚国际、大佛禅院扩建(佛教文化中心)、菩提公园、大庙飞来殿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艾美酒店,力争启动金顶大剧院、功夫公园、观音湖主题酒店、影视中心、悦榕庄酒店、秀湖山庄改扩建等项目,鼓励支持景区红珠山酒店和温泉酒店扩建。加快特色风情小镇打造,实施峨山风情小镇的道路黑色化、立面装饰、特色商业街建设,启动天颐温泉小镇、黄湾武术文化小镇、川主农耕文化小镇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峨秀湖环湖景观和绕湖环线道路建设,启动景区环线公路、城际铁路天下名山站旅游综合服务区和观音湖旅游通道工程,加快建设特色街区,增加旅游星级公厕、旅游停车场。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节庆旅游,继续办好仙牙桃花节、天全李花节,打造环峨眉山乡村生态休闲度假带。深入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力争大庙飞来殿、仙芝竹尖茶文化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接待游客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分别增长20%和25%。

三、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工业低碳化进程

坚持工业低碳发展,抓住“两化”互动的有利契机,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峨胜六期、农夫山泉二期、通惠制药一期、宇强电机车二期和健能电源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35万吨高精铝板带箔、华润啤酒20万吨迁建、信发矿泉水二期、中威鞋业等项目,启动峨胜垃圾焚烧、竹叶青茶饮料等项目。加强项目储备,鼓励和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研究出台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动漫和自动化设计等产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项目引进。强化品牌战略,积极支持金陶瓷业、龙马木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督促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

坚持工业集中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符溪、桂花桥“两化”互动示范片建设,力争年内初见成效。加快实施燕岗火车站货场扩建项目,集聚发展物流产业,打造铁路、公路联网的现代物流中心。延伸铝材产业链,引进下游产品生产开发企业,启动铝材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办园方式,探索在符溪建立“飞地工业园区”,与峨边、马边等地区合作办园。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新建东西主干道、红星南路等道路8条,力争建成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省级工业园区创建,启动工业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全年新增入园企业15个以上,实现产值突破200亿元,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

创新工作思路,突破土地、电力、用气、资金等要素瓶颈,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指标,用好用活土地双挂钩、村道建设、水利保护、新农村综合体等政策,积极争取与盘活存量并举,缓解项目建设用地压力。加强能源保障,完成新平110千伏变电站、夏荷凤桥线路等项目,启动2012年配网建设;力争引进1-2家有实力的天然气企业,缓解用气指标不足问题。安排工业发展资金4000万元,帮扶重点优势企业加快发展渡难关。继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力争协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0亿元。

四、提升双宜环境,加快城市特色化进程

加强城市基础建设,优化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居住型城市向特色化城市转型。完善城市路网工程,完成18条城区道路白加黑改造和城北片区4条主道路路基工程,加快西环线二期、雁北路北段、客运中心东北面道路和峨眉大桥建设,启动11条次道路BT招商项目。改造东新街、雁北路、西正街和胜利片区污水管网,扩容升级城区污水处理厂。突出地方文化和旅游城市特征,实施省道306线天下名山至射箭坪段、峨九路等5条道路立面风貌塑造。完善城市景观景点设施,完成水体公园景观工程,加快峨眉河三期治理、符溪湿地公园建设和跃进渠城区段整治,启动城南育贤广场、城北太泉广场建设。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完善城市住房结构,满足不同人群住房需求。积极打造特色居住区,吸引外地高端人群来峨购房置业,力争开工建设大西南养老基地。适度开发中高端商品房,计划投资18亿元,开发面积55万平方米。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出3-5宗土地,开发100平米以下中小户型低端商住房;加快大庙、符北、符汶、太泉等安置点建设,新建安置房3578套43.4万平方米;扩大公租房建设规模,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建成公租房1500套、廉租房60套、限价房150套、经适房376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00户。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确保通过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完成符溪、双福、九里等集镇道路改造,建成高桥、乐都等6镇乡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强化城市综合管理,严格查处违法建设,全面加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噪音污染等治理,规范城市主干道店招,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改造,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统一收运、集中处理常态机制,新建镇乡垃圾中转站2座、城市公厕5座,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与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0%。

积极构建大交通网络,完成成绵乐城际铁路、乐雅高速峨眉段主体工程,继续做好成昆铁路新线、乐汉高速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改善城乡道路交通,建成省道103线、306线过境段改线工程、嘉燕公路,完成苏九路改造,启动胜燕路整治。研究制定九沙公路断道后的交通恢复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

五、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狠抓教育基础建设,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和峨眉二中、实验幼儿园、绥山一小改扩建,启动峨眉四中、五中二期、六中、七中三期、峨眉五小扩建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联合办学,提升职业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大科技对“四主三新”企业的支撑力度,抓好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完成市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加快迁建太泉医院,启动人民医院和符溪镇卫生院迁建。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全国卫生城市复查验收。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加快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启动市文化体育中心和符溪文化中心建设,建成农家书屋40家,办好第二届峨眉山市运动会。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改造,完成1000户有线电视安装。推进民政福利事业发展,努力争创中国“长寿之乡”,全面完成民政福利院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19个标准化社区办公用房,启动殡仪馆搬迁和公墓异地新建。切实抓好双拥工作,完成95405部队专用通道改造,启动武装部搬迁。积极开展重度残疾人救助,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扩大社保覆盖面,社保、医保参保人数分别达12.3万人和38.5万人,覆盖率达97%和96%。

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扩权强镇。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市级部门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做好破产企业的解散及后续工作。积极构建治安防范网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推进居住证制度,启动羁押中心建设。做好新时期信访和群众工作,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着力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务实为民、廉洁高效”原则,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依法行政。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二是勤政务实。推动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社会保障向弱势群体倾斜,让公共财政惠及城乡,让困难群众得到最需要的帮助。规范镇乡便民服务,更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看待问题,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廉洁高效。深入推进“制度建廉城市”建设,健全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机制,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抓好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并联审批,全面完成政务服务中心办公楼建设和入驻工作,实现一站式办公,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2012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挑战中充满机遇,让我们在中共峨眉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爬坡上行,为建设“两化”互动特色区、西部县级经济强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两化”互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2.“三大联动”:乐山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推动大交通、大产业、大城市“三大联动”,以大交通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城市、大城市促进大发展。

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国家商务部在农村建立现代流通网络的一种市场工程。

4.“以工代赈”新农村项目:政府在贫困地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受赈济者通过参加工程建设获得相应劳务报酬,以取代直接救济的扶持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

5.“两免一补”: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6.“七三三”规范化工程:“七有”,有房子、有牌子、有队伍、有设备设施、有防检疫规程、有规章制度、有档案;“三公示”,工作人员信息公示、收费标准公示、办公电话公示;“三坚持”,坚持到场检疫、到点监督防疫、到户指导服务。

7.“飞地工业园区”:为推进我市“两化”互动发展,强化与周边区县合作,加强优势产业引进和延伸产业链,拟在我市符溪镇规划一定的区域建设“飞地工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和持续跨越式发展目标。

8.“四主三新”:“四主”,建材、冶金、新能源、饮料及绿色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优势工业;“三新”,医药生物、服装制鞋、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办: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电话:0833-5521607

网站标识码:5111810008             蜀ICP备05015831号-1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49号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